阅知数码网带你了解sonyp1,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何挑选数码相机,需要注意什么 ,就是家用不做别的哦、映像观点23:数位相机回首10年来时路(中)- WiFi机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稳定服役,旗舰未满——OnePlus 8T 使用体验

熟悉 OnePlus 产品策略的朋友都知道,OnePlus 手机数字系列往往扮演着 探索 极致的角色,而 T 系列则是性能升级、力求稳重的代表。在 OnePlus 8T 发布后不久,我就拿到了这款新品。经过大约两周的使用,我对 OnePlus 8T 均衡、稳定的表现基本满意。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自己的使用体验。

这次的银色版 OnePlus 8T 非常好看,颜色高级且有质感。OnePlus 8T 两款不同颜色的机型使用了不同的制造工艺,银色版使用的是新一代 AG 工艺,整体从视觉观感到手感都呈现了非常微妙的类磨砂质感,虽然看上去银色闪耀,但指纹残留度很低。加上 OnePlus 早已熟稔机身背部弧度设计的诀窍,曲度和握感都恰到好处,握在手里的感觉亲肤又舒适。

但 8T 在外观上也有遗憾。和更高价位段的旗舰机相比,OnePlus 8T 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正面——手机正面边框接近四等边,但 8T 的边框相对更宽,和其它旗舰机(尤其是曲面屏手机)相比,正面的品质感差了很多。

此外,8T 延续了 OnePlus 8「轻旗舰」的思路,整机重量为 188 克。在使用 OnePlus 8T 的这段时间里,我同时还会使用 SONY Xperia 1 II。后者比前者的整机宽度窄了大约两毫米,且我自己觉得手感不错。但得益于轻量的机身重量和合理的弧度设计,每次我从 Xperia 1 II 切换到 OnePlus 8T 的时候,没有觉得手感下降,反而会觉得 8T 的侧面弧线与我的手掌更为贴合。

和上一代产品相比,8T 此次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从曲面屏变成了带有弧边的直屏。在我看来,曲面屏最大的问题在于侧边的反光和偏色严重,尤其在阳光下使用时问题明显。OnePlus 8T 此次将「柔性直屏」作为产品的重要卖点,应该也是对用户反对曲面屏呼声的反馈。

不过,OnePlus 8T 萤幕的品质并未缩水,反倒一些小升级——这块萤幕的分辨率为 2400 1080,刷新率达到了 120 Hz,自动亮度调节从 8 系列的 4096 级升级到了 8192 级——无论单看数据还是结合实际观感,OnePlus 8T 的萤幕体验都保持在行业的第一梯队。

在硬体上非常出色的前提下,OnePlus 8T 萤幕的缺憾在于缺少了更全面的色彩管理机制,也限制了这块好萤幕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个缺憾并非 OnePlus 一家独有,而是整个 Android 阵营的通病,在我 用过 SONY Xperia 1 II 之后,「希望各家厂牌在萤幕素质越来越好的同时也重视一下色彩管理」的心情愈加强烈。

除了萤幕规格,8T 还着重提升了充电。手机配备了 65 W 的 Warp 闪充,充电头也使用了 Type-C 接口且兼容 PPS 充电协议。就目前各厂牌的技术能力来看,快充仍然是打败手机续航焦虑最有效的手段,有了 65 W 的极速快充后,OnePlus 手机也终于有了「刚插上充电器,喝口水就充满了」的舒爽感受。

此外,OnePlus 8T 的震感也维持了高水准,每次震动反馈都干净利落,尤其点按相机快门的时候,清脆的「咯噔」声颇有几分机械快门的神韵。

既然谈到了相机快门,接下来刚好可以谈谈影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OnePlus 8T 的影像系统的话,那就是「中规中矩」——OnePlus 手机在拍照上一直没有建立特色或风格,从硬体到软体上也始终没有领先行业的亮点。8T 的影像表现也没有比前代突飞猛进,基本维持了当前 OnePlus 手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整体来看,8T 的白平衡整体准确、对焦和拍照流畅快速。值得一提的是,OnePlus 8T 的解析力和照片细节非常不错,而且低照度下也能保留足够细节和氛围。

但是,OnePlus 的计算摄影算法在部分场景下仍不够成熟,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我在拍猫时发现有明显把猫毛「压平」的痕迹。此外,手机在拍摄纯色物体时有过饱和的倾向,对色彩的还原和拿捏还不够准确。

另外,此次的 8T 搭载了一颗黑白摄像头。我使用内置黑白模式拍摄了一些照片,目前来看,OnePlus 8T 的黑白成像没有明显的风格特色,内置 4 个黑白滤镜「P1」「P2」「P3」及「Mono」和第三方滤镜类 app 相比也没有出彩之处。尽管目前各厂商使用黑白镜头的主要目的都是辅助提升主摄和人像模式的成像质量,但其实黑白摄影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 OnePlus 在未来产品中继续沿用黑白镜头并尝试优化调色,说不定能搞出一些名堂。

系统部分其实一直是 OnePlus 的弱项。尽管此前 HydrogenOS 一直有「接近原生」的美誉,但 OnePlus 对 Android 系统底层进行了诸多魔改,这套系统更多地是视觉上接近原生 Android。事实上,HydrogenOS 在风格上接近原生 Android 与其说是系统设计上的刻意而为,倒不如说是 OnePlus 一直以来在系统开发上的能力和资源不足所导致的被动结果。

OnePlus 也一直想改善系统体验,近两年更是对系统从 UI 到架构都进行了大幅调整。OnePlus 8T 预搭载了基于 Android 11 开发的 HydrogenOS 11,「搭载新系统」也再度成为新手机的重要特性。

就实际使用体验来说,HydrogenOS 11 和此前的系统在功能上并无大变化,区别主要集中在视觉层面,如新增了动态壁纸、息屏显示样式更多、黑暗模式跟随系统集成而非独立主题等。初次进入系统后,我的最大感受就是「OnePlus 的内置应用是越来越多了」,其中的《 游戏 中心》《 游戏 空间》《欢太商城》等应用几乎都继承自 ColorOS,《应用商店》和《钱包》等也基本是 ColorOS 的换皮版。

HydrogenOS 近几年对于 ColorOS 的移植和借鉴已经毫不掩饰,譬如系统云服务迁移到了和 ColorOS 相同的 HeyTap 平台,语音助手也直接照搬了 Breeno。此前,行业内已经有传出「未来 OnePlus 手机将搭载 ColorOS」的消息,此事如果成真,我觉得对于 OnePlus 是件好事——ColorOS 的美观和好用已经渐渐有了口碑,OnePlus 与其另花资源复刻和套壳,不如全心全意搞好市场营销和用户维护,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把「极速旗舰」的品牌标签坐实。

整体来说,OnePlus 8T 给了我「踏实用,不折腾」的感觉。正如开头所言,和 OnePlus 每年的旗舰机相比,8T 显得相对保守且稳健,没有配备任何具备 探索 性质的技术和功能点。

不过,OnePlus 8T 在萤幕、充电、相机等影响手机核心体验的功能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你希望寻找一款拥有极致体验的产品,OnePlus 8T 可能不适合你,因为它几乎无法为你带来 科技 产品特有的新奇感。但如果你希望购买一部能踏踏实实用上两三年、各方面基本没有短板的产品,OnePlus 8T 很可能是当前市面上同价位段的最佳之选。

映像观点23:数位相机回首10年来时路(中)- WiFi机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上一篇当中,对于十年前到现在数位相机潮流变化有不少的感慨。而事实上,现在的变化可能是更加剧烈,而之所以会如此,科技与网路快速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以往相机强调好的影像品质、很赞的镜头诸如此类的特质会是重点。

但自从手机具备相机功能之后,短短几年间居然可以取代一部分较为低阶的消费型相机。论镜头论影像品质论机能,手机再怎样也不太可能跟数位相机比。但因为手机具备人手一支的特性:你可以没有数位相机,但不能没有手机。让许多人就拿身边的手机来进行拍照,基本上手机相机的层次,已足够生活上大部分场景应用,影像品质虽然比不上相机,但也能够接受。

手机相机能取代数位相机吗?有得讨论呢。

不过就我来说,还是无法接受使用手机拍照。从上篇当中,应该可以看得出来,我是满重视相机规格的。因此手机拍照与数位相机拍照的落差,我并不是很能够适应。当然大家也许会认为直接想到影像品质,但事实上还有更多的问题存在,比如说进入相机介面时间;拍下快门后,照片成像的延迟;昏暗环境无法有效对焦以及拍照;操作介面过于简单;手持稳定性等等都是我认为手机相机取代数位相机不理想的地方。因此,虽然我的手机有相机的功能,但却很少用他,至多做为一个备用的拍照装置。

所以在我的看法当中,手机固然能够取代一部分的数位相机,但再怎样取代,也只有低价的部分。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手机拍出来的照片素质就可以满足使用者大部分的需求,这意味着如果手机没有拍照功能而使用者要去买相机的话,价位通常也不会太高。因此手机拍照机能,会影响数位相机的部分,大约就是低阶消费机。

方便性的价值被彰显出来,决定性的差异不再完全靠影像品质

不过这样的看法,事实上在手机相机的快速发展、社群网站以及智慧型手机掘起之后,就被打破了。

如果只是单纯手机相机快速发展,老实说我也未必就真的会使用手机的相机功能。毕竟手机先天限制太多,实在很难比得上真正的数位相机。但社群网站与智慧型手机快速发展,让手机相机杀伤力更为强大。不说别的,我手上PanasonicLX5,在使用时间上被大幅缩小。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手机取代。

所以HTCOne系列发表,非常强调拍照机能,事实上是很吸引人的卖点(虽然HTC手机在以前跟拍照效果很好是绝缘的品牌XD)。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以前不太用手机拍照,但现在你有玩FB,又有用智慧型手机,对于手机相机的使用,应该也会有类似历程体会。

用手机拍照真是太方便了,虽然影像品质不太好,拍照介面弹性不高,不好握持在较暗的环境中容易手晃,但是手机一拿出来拍照,马上就可以利用3G网路,将相片上传到FB上,直接与朋友分享我当下的情境。以前的话,大概就是拿出类似LX5相机(如果有带单眼的话,就用单眼)来拍照。只是这样子就要回家后,把电脑打开,将相机中记忆卡拔出,放在读卡机中,然后拷贝到硬碟后,找到那一张,再上传FB。

手机与相机,同样都是要将一张照片丢上FB。但所花的动作实在差太多了,最有可能的情形下,往往都是相机拍的话懒得丢上去(不过我有看过很勤劳的,都会写部落格或丢上FB的)

其实分享是拍照中一个很重要的行为。有人拍了丢在网路上分享,有人拍了直接在数位相机上分享,所以有的数位相机会有幻灯片浏览模式设计,甚至还有投影机能设计。

当你发现手机拍照可以如此方便分享的时候,相信就是你常使用手机拍照的开始。而事实上,手机拍的相片分享到FB只是其中之一,在商务应用上,可以直接传到电子邮件直接发信,在工具应用上搭配某些应用程式却可能会是图像式笔记。而手机照片也可以被储存在云端上,在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使用。

因此,用手机拍照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虽然手机拍照无敌方便,但影像品质仍然希望可以更好。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对于影像品质能够希望更好的想法。上面的两张图是几天前去吃猪排饭拍的照片。如果你比下面两张照片的话……

五年前用单眼花一点心思所拍的两张照片。就会知道对于手机的影像品质,总希望能够好一些。当然啦,就算用一般随身的数位相机,要拍出上面两张效果也是不太可能,但显然用数位相机会比手机所拍的效果好很多。假使相机对于相片的后续处理与手机一样方便的话。对我来说,自然就会选择以相机为主,毕竟相机拍照的弹性比手机好太多了。但现实上相机不太可能比手机方便。不过就算是这样,相机仍然还可以有一些思考的空间,来让相片的分享比现今的机种更为方便。那就是WiFi相机的发展。

WiFi相机的发展与变化

具备WiFi机能的相机,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但若是就这十年的范围来看,最早的是KodakEasyShareOne(感谢FB好友林罐伯提醒「他提到是2003年,不过这部分我不是很确定,我所找到的资料是有提到2005年,价位599美元。但是有找到这是第一台WiFi数位相机的论述)。不过这台并没有引进台湾。依网路上所找到的描述,提到可以立即跟朋友分享相片与影片,不过没有找到具体方式的说明就是。但若配合当时新的底座,是可以无线列印照片。

(图片引用来源)

印象中我知道比较早的,是数位单眼外接Wifi无线传输套件,其他品牌我比较没有研究,就Nikon而言,是在2004年推出的D2H,所搭配的是WT-1(Canon也有定位的产品)。

不过给数位单眼外接的产品,价格通常很高。就以目前最新的WT-5来说,要价67200日元,约台币2万4千多……。基本上就不太属于一般性的应用,更何况还是外接的设计,主要是给专业人士使用。

若是以内建且可以接受的价位,那么在2005年Nikon所推出CoolpixP1/P2,应该算是首先内建WiFi的数位相机,售价没什么印象了,但印象中是超过一万五不会太多。而能够所做的事情,大约有三:

一、将相机记忆卡内的照片传到电脑中,不需要透过读卡机或USB连结线。

二、拍摄后可以直接传送到电脑

三、若无线网域内有印表机,则可以直接列印出来。

再过一年,到了2006,Nikon发表了S6,在无线传输上的概念,基本上与P1。但到了2007年在Nikon所发表的S51c中,同样是叫WiFi,但概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台相机,可以将你所拍的相片,上传至网路相簿myPicturetown。已经从单纯的档案方便无线传输,变成了具有分享的概念。并且也可以将你所上传的相片,利用电邮分享给朋友。

至于其他厂商WiFi机种,若没有记错的,都没有像Nikon这么快推出,以时间点来看的话,在NikonP1两年后的2007年,Sony也推出了WiFi相机G1。在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很明显发现,与早一点时间NikonP1所主打的方便传输不同,与同期的NikonS51C同样都是属于「分享」的概念,但SonyG1所主打的分享又与S51C不太相同是「分享」,依特色来看,有底下四项:

一、最高可同时给四台G1分享(共享模式)。

二、PictureGift「影像快递」,可以将选取的照片复制到其他G1上

三、具「DLNA」认证,透过相容DLNA的液晶电视或电脑,可以将相片在更大的萤幕上显示。

四、无线列印照片。

很明显,Sony主要是整合装置的概念,能够分享到不同的装置来观看照片(这也是数位家庭攻略的一环吧XD)。

无独有偶,在2008年,Panasonic也推出了WiFi数位相机TZ50。所主打的很明确就是网路相簿的功能。

从TZ50的说明书可以看得出来,将相片上传到网路,还可以透过电邮寄到朋友的电脑,或是寄讯息到手机上。

而在2009年时,Sony所推WiFi相机G3,虽然与G1同样主打分享,但实务上有很大的转变。具备了浏览网页、上传下载相片、影片以及用电邮分享给友人能力,说起来反倒与两年前NikonS51c,一年前PanasonicTZ50的概念接近。虽然概念都是分享,但2009年的网路状况又与2007年不同。

当年的Nikon只有myPicturetown,但Sony却有YouTube、Dailymotion、photobucket、Picasa、shutterlfy等一堆相片与视讯网站可供选择。此外,2009年三星也有推出像ST1000、ST80这类WiFi相机,在诉求上也是让玩家电邮分享照片以及上传网路相簿(但比起不过有支援Flickr)

以概念来说,WiFi数位相机从2005年到2009年其实就很完整,能应用的也就是如此了。因此在2010年的时候,其实就有不少WiFi相机将大力发展的论调出现。不过2010年此时看起来只是依续著前一年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只是比较有趣的是,网路应用分享的概念被强化,但点对点档案传输方案似乎变得不重要了?此时也可以说明网路的重要性愈来愈高。

网路分享的重要性愈高,其实也就意味着……

在最早的2005年,NikonP1谈的是点对点的传输,而在2007年SonyG1,谈的是数位家庭的分享应用,但到了2009年、2010年,有推WiFi数位相机的厂商,不约而同谈的是网路相簿的分享……。

谈到网路相簿分享,这其实代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表示网路更贴近我们生活。最早我们使用网路时是用拨接,接着是宽频,然后是手机直接上网。在2009年、2010年这两年,我们先跳离数位相机范围,来看看手机的变化吧。2009年与2010年是Android手机快速发展,iPhone3GS、iPhone4先后发表,是智慧型手机高度成长的开始。

而智慧型手机的应用,是与网路分不开的。如果要谈网路相簿的分享,哪一台相机的方便性能够超过手机的3G网路呢?更别说在2009年之后到现在,智慧型手机的普及率相当惊人。事实上,现今Flicrk最普遍的拍照装置,是iPhone4而不是其他的数位相机。

在网路分享上,数位相机的优势大概就只有影像品质,若论到方便性,比上手机实在是远远不及。

2011至今,WiFi数位相机的几个细微的变化

不过,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有趣,手机上有相机功能,逐渐取代了低阶数位相机的市场;而智慧型手机与3G网路的普及,蚕食鲸吞了更多消费型数位相机的市场。但相对的,具备WiFi的数位相机在此时也加以进化。在2011年到现今,有着以下的变化:

一、更多的厂商跳进来,有更多的机种

以最新的产品来说,SonyTX300;富士Z1010EXR;CanonIXUS240HS、IXUS510HS;三星WB150F,WB850F,DV300F,ST200F。比上几年前某个时间点,某一家出一下来看,现在让人有更多的选择。甚至连现在很惨的柯达,都有出M750WiFi相机。

二、能够与智慧型手机连动

比如说2011年Panasonic所发表的FX90,以WiFi的方式,将照片传到Android、iPhone手机App上。2012年Canon、三星的数款相机也都可以。相信在日后,这样的规格在WiFi数位相机中是基本的。

不过在这边要特别注意的是三星,在以往厂商是以点放的方式,推出WiFi相机。可能当年度推了N款,但在其中的一台中会有WiFi机能。但三星一次性推出四款性能各不相同的相机,但却统统都有WiFi机能。其实我还满怀疑三星是打算将WiFi功能普遍化,成为一标准规格。是不是会将WiFi规格普遍化,就看三星后续的高阶机种会不会再放进去(Canon虽然有两台,但产品线众多,看起来不太像是会普及化,还是会点放在一些机种上吧)

此外,WiFi机能相机虽然有许多家厂商推出,但功能却不尽相同。在简单研究之后,发现三星的似乎比较完整。因此在下一篇当中将会以现今三星WiFi相机所做的,来谈谈WiFi相机日后希望能够发展的方向。

对了,补充一下,除了相机之外也有厂商将脑筋动在记忆卡上,最被大家所熟悉的,大概就是2007年就开始贩售的Eye-Fi记忆卡了,现在还有ToshibaFlashAir记忆卡加入竞争。日后也许还会有PanasonicWiGig记忆卡进入。

如何挑选数码相机,需要注意什么 ,就是家用不做别的哦

数码相机属高档耐用消费品,且目前品牌较多,从质量及性能上有一定差别,所以在选购数码相机时,要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相机的品牌及质量、二是相机的主要性能能否满足实际需求及性价比、三是相机的售后服务。

纵观当前的数码相机品牌,从三方面综合考虑,SONY、Olympus、Kodak、Fujifilm等数码相机品牌不愧为其中的姣姣者。SONY品牌及质量我们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影像产品方面可谓业界的领导者,数码相机里的中心枢纽CCD 80%由索尼提供,索尼数码相机在美国市场拥有37%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的销量独占鳌头,其品牌和质量不愧为数码相机爱好者的首选。

数码相机具体的选购要点:

1.数码相机CCD的像数及其分辨率值:

CCD是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部分,也是影响数码相机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也成为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目前在市面上一般说数码相机是”多少万像素”级的。CCD像素的多少也直接决定其分辨率大小,一般来讲,对分辨率的要求依据你的用途而定,仅在显示器上观看及制作网页或一般性输出,130万像素(1280×960分辨率)就非常值得您考虑了,但如果作为照片质量输出,还是选择200万像素(1600×1200分辨率)为佳,如果对输出质量要求非常高,如拍摄广告或大幅面(A2)的输出,那么选择300万像素(2048×1536分辨率)才能满足您的需求。不过分辨率越高,数码相机的价格相对就越高,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一款性价比较好的相机,不愧为一种明智的作法。

2. 数码相机的镜头:

镜头是光源进入相机的唯一通道,其质量的好坏也影响成像质量,一是镜头的透光性,主要由镜片的密度(分辨率)决定,二是对光线的扭曲率,这都要求有高超的设计与工艺技术,三是镜头的变焦能力,业界著名的“蔡司”镜头就应用于某些数码相机,而十倍超级变焦镜头使我们拍摄较远处物体成为可能。

3. 数码相机的手动功能

手动控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继承传统胶片相机而言的手动调节方面的功能,如手动调节光圈大小,快门、调焦、曝光补偿、夜景拍摄模式等……。另一方面是指由于数字相机伸出的手动控制功能。如在同一张记忆卡选择拍摄黑白/彩色照片,拍摄数码活动影片及GIF动画,设置白平衡效果,根据需要选择照片压缩比大小,分辨率高低等。

索尼数码相机处处以人为本,既能在自动控制下拍摄出精彩的照片,同时为发烧友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手动控制模式,特别是DSC-P1除了以往的优秀功能外,还独创了Clip Motion动画拍摄功能(GIF格式)。

4. 数码相机的电池及耗电量:

电池及耗电量是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实际上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带有LCD显示屏及内置闪光灯的机型,电池消耗就更多,所以您一定要关注LCD的耗电量。在数码相机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消耗成了主要的花费,因而不能不考虑使用的电池种类以及电量的消耗。使用充电电池,可以降低数码相机长期使用普通电池的费用,而在室内使用时,如果能够使用交流电源,则可迅速降低耗电的费用。因此,同样性价比情况下,最好选择配备锂电池和充电器及外接电源的机种。

索尼公司在降低数码相机功耗和采用高性能、高容量的电池两方面为业界提出了新思路,其数码产品皆使用独创的智慧型锂离子电池,同时提供相应的充电设备及外接电源,充满一次电的电池能支持相机拍摄一千余张照片,并且能在LCD上显示当前电量的剩余状况,用户再也不会因为相机的供电问题而错过美好瞬间。

5. 数码相机的品牌与服务

一个知名的品牌意味着有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数码是新兴行业,数码相机的价格也不菲,所以购买产品时一定要买得舒心,用得放心,售后服务,对数码相机的选购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售后服务不好,试想相机坏了以后,你拿过去维修,一时几天又修不好,你工作的开展是可想而知了。索尼在影像及数字相机领域,经过多年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技术先导型企业,其领先的技术及优良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为全球用户带来了无穷的价值和乐趣。索尼在CCD技术上的自我开发能力,为其数码相机的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其在中国的三十多家全国联保服务站,使广大国内用户的利益受到的有效保护。

综上,我们在选购数码相机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实用的原则、经济的原则、功能丰实的原则、售后服务方便的原则。